可持续发展互动研究中心(C.I.R.S)

via:Inhabitat

位于温哥华的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ombia是这个项目的发起者.可持续发展互动研究中心占地12万平方英尺,三层楼高.与上个世纪90年代的生物圈2号相同,这个研究中心完全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100%地使用雨水和太阳光以供给水和能源的需要,同时地底热源也要起到供能的作用;但与生物圈2号有所不同,这个研究中心的另一个目标则是考察这个系统是否可以作为未来的办公环境.
两张图片均来自于Inhabitat

Google学术搜索

Google 学术搜索
Google学术搜索出中文版了,感觉他们总能给人带来惊喜,试用以后觉得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比如搜索“李小文”,可以找到他被引用的文章,还可以看被引用的次数等。另外如果搜索“城市灾害”,会搜索到与城市灾害有关的书籍,还可以将这些书籍对应进行网络搜索。推荐!!

Technorati Tags: ,

维基百科——愚蠢的想法还是全球的资源?

去年12月15日出版的Nature社论是这样一篇文章:Wiki’s Wild World,讨论了维基百科的准确性以及科学家在其中应起到的作用。
5年前,免费网络百科全书维基百科诞生了,百科全书中的每一个词条都可以被访问者所修改,无论你是该领域的权威专家,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者,或者,你只是一个食堂买饭的。当时被批评家嗤之以鼻的维基百科却活到了今天,而且显示出了巨大的生命力。
按照常理,这种随便谁都可以改动的百科全书必定是漏洞百出,但是一份调查报告指出,维基百科的准确性一点不比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差。
谈到科学家在这里起到的作用,Nature指出,科学家的介入能够使得维基百科更加强大,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参与到维基百科中的科学家甚至没有调查维基百科准确性的科学家多。如果科学家们能够参与到维基中来,许多词条至少在现在看来可以有更加科学的解释,而那些一般人都不太触及的词条,还可以由科学家们来完善,拿地理学里面的一个例子来说,比如词条“终碛堤”。
当然,使用维基的人们,至少应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正确与错误观点混杂的时候,至少,你应该知道不能捡起一个意思走人了事。不做“网络不思考”的人。

Technorati Tags: , ,

特大咸潮袭击珠三角

via:SOHU,中国水利学会
今年12月27日至明年1月3日一连八天,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将出现今年秋季以来最强盛的一次特大咸潮。
这次特大咸潮的出现,可能对珠海、中山和番禺等地区的部分水厂供水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珠江三角洲数百万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不会受到影响。
广东天文学会预测,这次特大咸潮期间,珠江下游的潮差(高潮减低潮)相当显著,最大潮差可接近3米。最高潮位、最强咸潮的出现时间通常在深夜或凌晨。
什么是咸潮?

当海洋大陆架高盐水团随潮汐涨潮流沿着河口的潮汐通道向上推进,盐水扩散、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或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河口地区咸潮上溯是入注海洋河流的河口最主要潮汐动力过程之一,是河口特有的自然现象,也是河口区的本质属性。一般地,含盐度的最大值出现在涨憩附近,最小值出现在落憩附近。

咸潮对珠江三角洲有何影响?

珠江三角洲地区河道纵横交错,受径流和潮流共同影响,水流往复回荡,易受咸潮威胁。咸潮上溯已成为珠江河口地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它对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用水以至城市工业生产及其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影响。根据《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无论一级或二级,氯化物含量均应小于250 mg/L。当河道水体含盐度超过250mg/L,就不能满足供水水质标准,影响城镇生活用水、工业供水及农业灌溉。如钢铁工业生产要求总盐度不能超过 20mg/L,电厂锅炉用水要求氯化物含量是300mg/L以下;水稻育秧期则要求氯化物含量低于600mg/L;现有制水工艺还不能消除氯离子,较长时期饮用含氯化物水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

Technorati Tags:

科学与博客的结合

2005年12月1号的Nature杂志用4篇文章讨论了网络与博客、科学以及信息共享之间的联系,在其中的一篇文章Joint Efforts中,作者Declan Buttler和我们一起讨论了科学研究和博客接触的可能性。

1989年,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的Tim Berners-Lee发明了万维网,虽然科学家们是万维网的第一群使用者,但是在15年后,他们却远远落后于其他人在万维网上的步伐。在对待网络方面,科学家们表现出了令人吃惊的固步自封和顽固不化,他们到现在还是始终笃信于那些纸制品,而把网络看作是无聊的打发时光的地方。

前段时间,科学时报报道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格罗斯参观中科院某所的故事,虽然中科院装修得很堂皇,但这位诺奖获得者却是很不满意,他说在美国,所有的研究者,不管是教授还是副教授都在一间大屋子里面,屋子中间是个圆形的吧台,这样就使鼓励人们交流。科学家们,如果不交流的话,很难说他自己会搞出什么成就来。而网络则给科学家们提供了一种很好的交流的方式,可以一个科学家或者多个科学家针对一个或者多个课题在博客上讨论,而所有的博客观众也可以参与到讨论中来,这样对新思想的产生,是不是更好呢?

如果说大家讨论的100个思想中有99个是错的,1个是对的,为什么我们不用大家的力量促使这1个正确的思想的诞生呢?

P.S.:geoWHY以后会建成类似于此的一个网站,我们的目的就是给所有的地理爱好者们提供一个讨论的平台,“热爱地理、讨论地理、普及地理”

中科院新增院士51名

12月16日,中国科学院召开2005年院士增选新闻发布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路甬祥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院士出席了发布会。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委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沈保根宣布了51名当选院士名单。

路甬祥介绍说,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的规定,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2005年增选名额限60名。最终选举产生了51名新院士,其中数学物理学部8名,化学部9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2名,地学部7名,信息技术科学部6名,技术科学部9名。

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39岁,平均年龄58.7岁,其中 60岁(含)以下的24人,占47.1%,50岁(含)以下的13人,占25.5%。新当选院士的平均年龄是1991年院士增选工作制度化以来平均年龄最轻的一次。

地学部评出来的这7个(加粗),唉,实在是说,太多的人不懂地理了!
具体名单如下(姓名、年龄、单位):
王诗宬 52 数学 北京大学
王鼎盛 64 物理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张家铝 66 天体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张裕恒 67 凝聚态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陈和生 58 粒子物理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龚昌德 72 物理 南京大学
彭实戈 57 数学 山东大学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超越视觉——美国国家地理百年摄影中国巡展

今天和以及他的同学一起去中华世纪坛看了这个展览,果然名不虚传,照片不仅拍摄十分精美,而且视角也非常独特。其间还看了美国国家地理的发展史,惊异地发现原来贝尔是国家地理学会的第一任会长。这个建于1888年的协会的宗旨就是“普及地理的知识”,在今天的中国,仍然有两家机构在从事或者准备从事这项工作,一家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国国家地理,另一家则是GeoWHY啦!!!!!IMG_2869
下面是照片展览,由于展厅里面所有照片都是夹在玻璃层中的,所以照出来效果都不是很好,只选择了几张。想看大图可以点进去选择大小。
1.美国国家地理的创刊号.
IMG_2871
2.梵蒂冈的St.Peters大教堂,丹布朗的《天使与魔鬼》就是发生在此。
IMG_2874
3.墨西哥人们朝圣的壮观景象。
IMG_2896
4.展厅内部。
IMG_2876
5.杂志附赠的地图,爽啊!!
IMG_2878

讨论:如何才能录取合格的研究生?

来自新华网的消息:
北大校长许智宏:主张取消研究生的入学考试
新华网南宁12月5日电(龙鸿祥刘广铭)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4日上午在广西大学进行了题为《一流大学与人才培养》的演讲。他指出,创建一流大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兼顾教学和管理。他还特别提到,从培养人才的角度考虑,应该取消研究生入学考试。
……
……
他特别提到,应该取消研究生入学考试。许智宏说,研究生不是考出来的,研究生教育是为了培养科研能力。“如果考试越来越专业化,我们的高等教育就会越来越没有希望。”
“当然,目前高等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四大问题:一是高等教育投入低,2004年不足我国GDP的4%,才3.28%,比发达国家5.5%和发展中国家的4%还低;二是高等教育东、中、西部发展不均衡;三是高教发展过快,师资、教学设备、教学资源短缺、教学质量下降;四是办学模式趋同缺乏特色。这些都是制约中国创建一流大学的不利因素。”许智宏在演讲中指出。

我的看法:
的确,当今的研究生考试存在诸多问题:该用来考核研究生素质的科目不考、或者是缺乏某些能力的测试;而完全就是垃圾的某些科目却年年都在考(是哪科大家都知道)。考完以后,具体的录取又不按照考试成绩来进行,那这个考试的必要性何在呢?
但是,同高考一样,研究生考试也暂时无法取消。许校长只是说,我们要取消研究生考试,我们都知道我们要取消研究生考试,这很明显。可是,许校长,能不能告诉我们:取消了考试,怎么样才能判定一个学生是否有资格读研呢?新的判定方法是否有效?与之相应产生的问题又怎么解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