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为纲”—-中国学术界的桎梏

48岁的朱淼华是浙江大学的哲学讲师,他的《西方艺术史》是全校精品课程,他上课场面壮观是浙大一景。但是,他因为没有论文而下岗了。以他的学术能力,他并非没有能力写论文、出专著,他的《西方艺术史》样稿修改了4年,但是他还是觉得不够成熟,没有发表。
耶鲁大学校长雷文,他12年就出版了一本书《大学工作》。
如果雷文校长在中国,他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也许,他的《大学工作》还没有出版就胎死腹中了。当今中国学术界上下,“论文为纲”成了每个人的枷锁,每年每个老师都要受限于一定的积分,只有通过发表文章、著作才能获得积分,满足积分要求,你才有升迁、晋级、研究资金等等方面的好处。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我们看两个例子,第一,如果一个老师一年要400分才能满足要求,快年终了,他还差100分。这时,他手头正在编写一本大学专业课教材,可以抵消200分,于是,他便加班加点地赶工把书出出来,这样出来的书籍,质量可想而知,而受害者是谁呢?还不是学生!!
再看一个例子,疯狂要求SCI,论文数量的结果是(源于in-cites):
cite
从1995年1月到2005年6月10年间,中国学术界发表了324483篇论文,排名世界14;被引用1088453次,排名世界第八;但是,平均每篇文章被引用3.35,排名世界123位!!!!由此可见,我们盛产垃圾文章,数量颇多,却实无用处,连鸡肋都谈不上。
SCI,长期被认为是Stupid Chinese Idea,中科院计算所已经开始试验取消掉它,但是在大多数学校,仍然在固守着这种评价人的方式,实在是不可取。科技要进步,改革应先行,而重中之重,当属“论文为纲”的制度。

Welcome, Artemis

昨晚去物理楼天文台参加了天文系组织的观月活动,顺手带上了数码相机看看。由于数码相机和天文望远镜没有接口,我只好手动对准,最开始几张照片太亮,后来调整了曝光时间后,看起来效果还不错,这个月亮和我们看到的是完全倒过来的,使用的相机是Canon A85,400万像素,3倍光学变焦
Moon0010forblog
现在我的梦想就是有一台专业的照相机,外加N多镜头。

讨厌的Fragstats

一大早起来就要弄这个破软件Fragstats,还有Excel,Photoshop,Mapinfo,昨天一晚上为了做个批处理文件手都快弄断了,为什么批处理文件还这么麻烦?不知道,我只知道不用批处理会更麻烦。该死的生态学界,最好的软件都是这个样子,成批量导入文件的功能都没有。。。
Frag

继续断手中。。。

P.S.:中午吃完饭发现学校里又在搞什么破理科文化节,称其为“破”因为,这个文化节只有数学、化学、物理、经济和生物参加,地理跑哪去了????是地理系自己放弃?还是大家还在把地理拒于理科大门之外??
P.S.2:朗咸平在墨尔本的演讲
摘一段他说的搞笑的给大家看:

那么这么多年下来,你们也可以看到,那是我在上海的电视节目,叫财经郎咸平。这个节目做出来之后,成为上海收视率最高的节目,甚至超过了你们喜欢看的小燕子。(笑)英国伦敦《金融时报》登了一篇专访,谈到这个。它说,上海妇女的三大爱,(笑)第一是路易威登的包包,第二是卡提亚的手表,第三是郎咸平。(笑、鼓掌)我在上海还算是比较知名的,所以我出去的时候会带把梳子。(笑)因为知道观众会和我照相。有一天,有几个十六七岁的妙龄少女冲过来,看到我,拉着我的小手,很激动。看到年轻漂亮的少女激动,我会更激动。(笑)她们问,能不能给我签一个字呀。我说没有问题呀,给你签一个字。能不能给我电话号码?我说,可以了,给你电话号码。我跟你讲,我祖母最喜欢你。(笑)

中国城市发展十大愿景

2005年9月13日,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新华网和中国政务信息网联合发布了“中国城市发展的十大愿景”,依据的是“2005年中国城市论坛北京峰会”上数万名网民的投票。结果如下:

1.平价医疗
2.社会保障全覆盖
3.诚信
4.迁徙自由
5.扩大中等收入者
6.阳光政府
7.绿色生态
8.节水节能
9.宽容社会
10.防艾

可以看到1、2、5条都是在社会经济超速发展的情况下,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的反映,现在城市居民是“病不起”,而发展所谓的“和谐社会”正需要完善的社会保障,做到以人为本。
第三条,诚信!是我想重点提出的,因为最近发生在我身边的几件事,让我觉得未来国家的栋梁们,还有很多诚信课要补:一北林女生,来我校参加保送研究生复试后突然告知院方她在另外的研究生院已经面试成功,所以不来我们学校了。追求更好的环境可以,但请你不要占了别人的保研机会,更不要让你母校的学生再没有机会来北师,当然,如果你是个健全的人的话。一中科院老师,答应了接受我校某同学后突然反悔,个中情况我不知晓,但是这的确不是君子之为。

好了,换个轻松的话题,看看TOP10中哪些和地理有关吧,绿色生态和节水节能,这是直接的联系;迁徙自由、扩大中等收入者这是间接的联系。看来,地理是蛮有用的哦!

重新热爱地理学

前几天听大二的师弟说最近大一的又有很多人张罗着“转会”了,似乎地理对他们还没有任何吸引力;而前几天我姐在网上问我:“你还打算继续这一行?”狂汗……看来是太多的人不了解地理学了,从近的来看,刚上大一就让我们学枯燥的地图学,全懂的人几乎没有,被这样一阵恶心以后很难说有多少人对这个学科再有兴趣;从远的来看,地理作为基础学科,在中学阶段没有得到根本的重视,高考地理是文科生的科目,到了大学地理系却全是理科生。在社会上,相信经济就是最大的人们往往把地理这个与社会有诸多关联的学科置于一边。所以说,整个社会对地理的不了解,造成今天这个情况。
初中的时候我最喜欢的科目中,可以说有地理,因为那时候我喜欢抱着地图册看,记下每个国家的首都。到高中,由于各个学科的压力,地理自然就让位了,不过我还记得老曹和我们争“地壳”是念qiao还是念ke,还记得他说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推力与其体积的六次方成正比。高考结束我被录取到这个系,也有很多人说,学校还不错,就是专业差了点(现在我的看法刚好相反)。大一时候我也动过转专业的念头,好在还坚持住了,真正开始喜欢地理是起源于大二上期的城市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我了解到原来地理还有这么多玩法。大二下期的生态学让我认识到一个做事严谨认真的老师,我开始认识到米卢的”Attitude is everything!”是什么意思。而中国地理则让我们学会系统地分析事物。看看我们的这些老师:邱扬梁进社刘宝元刘慧平王静爱周尚意等等,每一个人都值得让我们喜欢上地理学。
2002年美国国家研究院地学、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出了一本书《Rediscovering Geography:New relevance for science and society 》(《重新发现地理学:与科学与社会的新关联》),美国人已经开始意识到缺乏地理知识对社会的影响,而美国政府将地理和数学等科目并列,作为美国中学的核心科目,而选修地理的学生也逐年增多。在社会各方面都有影响的地理学,在新世纪应该得到更大的重视!

人文地理随笔(5)阅读笔记

在几个下午Tobler的First law of Geography煎熬下,终于腾出时间来Blog了(其实其间玩了游戏,狂扫电脑^_^),人文地理随笔我也给finish掉了,抄了快两页的东西,一次可能写不完了。

219页:“古希腊人认为,世间万物由四种基本元素组成,它们是土、气、水、火,这四种元素又与人体的四种体液相对。”记得在上新东方的GRE班的时候,老师曾提到过这四种体液:血液(blood)、粘液(phlegm)、胆汁(choler/bile)、黑胆汁(melancholy)。知道小G多么变态了吧?
223页:“地理学在我国常说成‘地学’,研究地上的自然环境,不错。后来考虑‘人’的因素,于是加上‘人地关系’,也不错。不过,这并不完整,还应加上‘人与人’的空间关系。”
233页:“人本主义地理学(Humanistic geography)经常考虑的是比较具有单独性的事情,而不是善于处理组建社会的大范围问题。”这个使我想到了所谓的空间异质性(spatial heterogeneity),以及后面提到的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
238页:“‘景观(landscape)’和‘地方(place)’,对这两者,要谈的不是‘分布’,而是‘含义(meanings)’,以及人对它们的种种感受。”
240页:“文化地理就是要鉴别与区分不同的文化区域,探索文化历史,研究人类介入环境、运用环境、改造环境的方式,尤其要研究自然景观是怎样向文化景观转化的。”对于自然景观相文化景观的转化,我想举一个例子,比如孔庙的触奸柏,原本是一棵植物,但在与加上严嵩的历史故事后就具有了文化含义。此外,《美国的塑造(The shaping of America)》的作者梅尼还提到我们应该注意文化景观向文化景观的转化。

人文地理随笔(4)阅读笔记

121页:“谭先生说:‘行政区划是国家的一项大政,设置得是否科学,是否合理,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团结等都会产生重大影响。”“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还是沿用元明清时代的格局,难道能适合建国40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吗?’”
152页:“欧洲的国名有‘捷克斯拉夫’和‘巨哥斯拉夫’,等等”。这个捷克斯拉夫,我想是分裂前的捷克斯洛伐克(Czech-Slovak),而巨哥斯拉夫,则应该是分裂前的南斯拉夫(Yugoslavia)了。
160页:“当今人文地理学家说,世上有三类基本的记录与传播知识信息的‘文本’(text),一是口传文本,二是书写文本,三是景观文本。”
164页:“如果最终我们的名胜古迹、清静园林也都蜕变为‘瓦市’,那可就糟了。”
165页:“昔日景观(past landscape)是历史地理学家追求的目标,景观展现的可以是昔日的自然环境,也可以是政治、经济、文化集结起来的人文面貌。延续性、阶段性、发展性是任何地理问题的本质内容,是地理认知的深层思考。”
174页:“景观含义的演变,是社会制度、社会文化转型的结果。”
181页:“现在表现老北京文化,多表现下层文化、街面文化。而老北京文化更重要的部分是上层文化、旗人文化、士大夫文化、生活礼仪。”

人文地理随笔(3)阅读笔记

67页:“道德联想是古代人地关系中最高层面的东西。”地理所研究的人地关系,以前我对人地关系我更多地考虑的是物质层面的东西,精神层面的考虑得比较少。
70页:“赋予特定的地方以特定的情感,是一个文化地理过程。‘地理’一旦与特定的情感永久结合,它便成为一种情感符号。情感与自然景观、地理位置的相互转化,是我们古代人地关系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那些遍及名山大川的文人题刻,正是这种关系的直接记录。”记得第一节文化地理课上,老师就提到了文化、人、世界、价值、符号、含义我想这几个词应该是文化地理学的Key Words吧。

78页:“《易经·系辞上》说:‘仰以关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与我们所熟悉的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还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96页:“如今西方人文地理学中有一个流派叫‘时间地理学’,观察人的生活路径(life path),所谓生活路径,也就是在时空中的‘迹’。”这个“时间地理学” 是行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在国内似乎很少有人专门研究这个东西。